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頁
產品
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服務支持
聯系我們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3-09-12 17:37:18
溫室“大腦”實時監測并控制蔬菜長勢,為蔬菜種植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操作員借助傳感設備,遠程操控橋吊裝卸集裝箱,提高工作效率;智能溫濕度計聯動智能設備,調整室內溫濕度,營造宜人的室內環境……這些智慧化操作的背后,離不開物聯網的支撐。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日前公布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名單,共有139家申報單位通過評審。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物聯網產業已形成龐大市場規模,從生產制造、公共服務到個人消費,移動物聯網正加速融入生產生活。
今年1月,天津港建成全物聯網集裝箱碼頭,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往來穿梭,碼頭機械設備自動運轉,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貨物在此裝卸分撥轉運。圖為工作人員在天津港全物聯網集裝箱碼頭技術中心調試設備。新華社記者 李 然攝
為“菜籃子”賦能
在吉林省長春市農博會的基質栽培展示區,大柿子、黑圓茄和麻椒等新增加的品種個個長勢飽滿。長春農博園研究員趙寒冬說:“溫室通過農業物聯網對溫度、濕度、光照條件等進行控制,為種植蔬菜創造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我們把每個展區小環境內適合的溫度和光照都設定好,控制系統就會自動進行調節,溫度不夠的時候就自動關窗、太陽光照不夠時就自動將遮陽簾降下。”趙寒冬說,這里還有智能溯源管理系統,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詳細了解該作物從育苗到采摘的整個過程信息,確保產品質量。
借助智能物聯網控制技術為“菜籃子”賦能,長春農博園并不是個例。走進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大屏幕上放映墊江縣農業物聯網的實時監控,展示了水分、溫度、蟲害等信息,并遠程控制無人機噴灑農藥和自動灌溉平臺。在畢橋村的國家級水稻試驗基地中,插秧、施肥、噴灑農藥……這些原本耗時費力的環節,都不再需要純人工作業完成,從一株秧苗到一把麥穗,數字鄉村的成果躍然田間。
浙江省紹興市圍繞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讓“汗水農業”變身“智慧農業”,加快了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步伐。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智慧農業’,能有效解決勞動力短缺、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等農業生產中的短板。”
走入尋常百姓家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產業數字化加快,生活智慧化提速。在上海市的洋山港四期碼頭,岸橋自動裝卸集裝箱,無人導引運輸車往返穿梭。百公里外,操作員推動手柄即可遠程操控橋吊,時延僅為百微秒。借助華為物聯網技術,上海洋山港智慧港口運營模式實現新升級,過去配載一艘船需要4小時,現在只需15分鐘,碼頭吞吐量和作業效率居全球前列。
從智慧港口轉向日常生活,來到家庭臥室,懸掛在墻上的智能溫濕度計,能夠快速精準感知室內溫濕變化,并聯動空調、加濕器等智能設備,及時調出宜人的室內環境。“企業投身移動物聯網領域,拓展出了廣闊市場空間。”秒秒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梁于陽介紹。
在江蘇省無錫市高新區(新吳區)的旺莊養老院里,每一位入住老人胸前都佩戴著一張卡片。這張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卡片可以獲取老人的位置信息,同時與移動護理系統、視頻監控聯動。老人發生突發狀況、跌倒、身體不適時可以一鍵報警,減少意外事故發生。不僅如此,從車聯網到智慧路,從智慧校園到智慧醫療……越來越多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已經走入當地尋常百姓家。
終端用戶超20.5億
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284.4萬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0.5億,數字經濟發展基石日益鞏固。
世界物聯網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何緒明日前在2023世界物聯網500強峰會上表示,中國今年建設承載物聯網的5G基站有望超過300萬個,數字經濟產業化,已進入政府和企業的核心,數字新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增長30%。
中國信通院無線電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表示:“近年來,中國移動物聯網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持續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建設。”
目前,中國已形成涵蓋芯片、模組、終端、軟件、平臺和服務等環節的較為完整的移動物聯網產業鏈。窄帶物聯網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千萬級應用。行業應用正不斷向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以及消費者物聯網等領域拓展。
為持續完善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技術和標準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8月發布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