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頁
產品
解決方案
關于我們
服務支持
聯系我們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3-06-14 15:39:19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術快速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各領域發生深刻變革,制造業發展也呈現出新的轉型升級趨勢。
產業發展趨勢明顯
我國人均GDP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外部環境、發展目標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都要求制造業加快向技術水平、生產效率、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領域和價值鏈環節升級,加速向知識化、數智化、低碳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知識化。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科技持續創新以及生產活動的技術、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的過程。從產業結構看,知識密集型產業部門的比重不斷提高;從產業鏈構成看,知識密集型產業鏈環節的比重不斷提高。制造業的產品架構、生產過程復雜,知識密集型特征尤其顯著。在全球產業分工高度深化時期,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按照各自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制造業的知識化在發達國家表現得更為突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不斷有新技術涌現,其中不乏顛覆性技術和對國民經濟各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通用目的技術,這不僅會進一步推動新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出現并快速發展,而且將使既有產業部門的知識密集度進一步提高。后發國家制造業的知識化具有更大提升空間。
數智化。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蘊含著巨大的賦能力量,正在向數字經濟之外的國民經濟行業擴散、融合,使各個行業在創新能力、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產品質量、環境友好程度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人工智能是基礎性的數字技術,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智能制造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即制造業的機器設備、生產系統擁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能力。制造業的數智化轉型是全方位的,不僅體現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而且體現于企業內部的全領域、產品價值鏈的全過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業所處的全商業生態。
低碳化。在碳減排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產業的碳排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低碳競爭力已經成為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低碳化發展,一方面對制造業形成更大約束,另一方面也為制造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對此,各個制造業部門需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從而減少碳排放。同時,制造業還需要為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技術和物質支持。
服務化。傳統的制造業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加工和再加工,向社會提供各種物質產品。隨著制造業產品架構日趨復雜,用戶需求也趨于多元化、個性化,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基于制造產品的能力積累,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制造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從一次性獲得產品銷售收入轉向持續性獲得服務收入。
提升關鍵方面能力
我國制造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技術水平與世界制造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們既要抓緊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又要積極適應世界制造業知識化、數智化、低碳化、服務化的趨勢轉型升級,著力增強以下幾方面能力。
一是基于綜合成本優勢的制造能力。改革開放后,我國依托豐富的勞動年齡人口、較低的工資水平,形成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但近年來,制造業的傳統優勢逐步減弱。制造業的成本優勢不僅取決于工資、土地等要素價格,良好的基礎設施、細致的產業分工、完善的產業配套、高素質的勞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等限制了其勞動力成本優勢轉變為最終產品價格優勢;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擁有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強大的制造能力,在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產品服務等方面仍具有較低成本,因而在中高端產品中的價格優勢依然非常明顯。因此,我國制造業應盡可能保持勞動密集型環節和產品的價格優勢,同時形成更加綜合的、體現在中高技術產品上的成本優勢。
二是基于產業生態的產業鏈掌控能力。對產業鏈的掌控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產業在全球生產格局中的地位。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各國參與全球分工的原則由原來的效率優先轉變為效率與安全并重,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產業鏈掌控力源于本國重要產業以及這些產業所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水平,這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生產企業、上下游供應商和服務商、研發機構、生產性服務企業等構成了一國的產業生態。在這方面,我國制造業需要補足重要產業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短板,通過提升產業自主可控水平、完善產業生態來保障產業鏈暢通和制造業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基于科技創新的產業引領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新的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成熟、應用、擴散,進而催生新產業新產品。在這些前沿技術及其所形成的新興產業領域,世界各國處于相似的起跑線上,在技術路線、應用場景、產業化實踐等方面都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這為后發國家提供了趕超機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能培育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搶占今后一個時期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可以通過在新賽道和重要產業鏈上建立領先優勢來增強產業鏈安全。因此,我國制造業需要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提升對新興產業的引領能力。
四是基于關鍵要素的價值獲取能力。生產要素是任何一個產業最上游的競爭條件。初級生產要素是先天得來或只需要少量投資就能獲得的,供給一般非常豐富,因而以初級生產要素為主要投入的企業,其溢價能力較弱,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高級生產要素的獲取具有較高門檻,需要經過持續投資、開發而獲得,能夠提供充裕的高級生產要素的國家以及掌握高級生產要素的企業比較有限,因而以高級生產要素為主要投入的企業,其溢價能力很強,增加值率和利潤率較高。制造業的產業結構需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級,產業發展要從以初級生產要素投入為主轉向以高級生產要素投入為主。隨著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不斷深入,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要高度重視制造業及相關領域數據的生產、傳輸、儲存、交易、加工、利用,通過對數據要素的開發和掌控,增強制造業的競爭力、價值鏈掌控力和價值獲取能力。
瞄準重點領域發力
我國制造業升級需多頭并進,兼顧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促進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優以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增強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積極應對生產成本上漲,既要抓住數字技術不斷成熟且向制造業擴散應用的機會,加快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與環節的應用,又要根據我國地區間要素稟賦異質性大的特點,促進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從東部地區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盡可能保持我國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的成本競爭力。同時,通過改進產品設計、優化生產工藝、加強營銷傳播,生產和銷售質量更優、品牌影響更大的中高端產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優化工藝流程,調整能源結構,協同推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
促進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優。高技術產業增速快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在我國制造業結構中的比重呈不斷提高趨勢,但在技術水平和結構上依然存在短板。對此,要擴大中間產品的供給能力,通過加大基礎研究和產業共性研究的投入,向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更高的中間產品領域攀升;提高終端產品的技術水平,全面增強終端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制造等方面能力,全方位提升產品性能;增強復雜產品的集成能力,提高產品架構的開發設計能力,增強對全球供應鏈中原材料、零部件等供應商的吸引力,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用好超大規模人口、國土空間、經濟體量和超大規模市場等方面優勢,推動技術突破和迭代升級,推進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中市場前景好、增長速度快的細分市場做大規模、提升水平。前瞻謀劃未來產業,應綜合技術發展階段和應用前景進行研判,選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景巨大、具有基礎性影響的領域進行前瞻布局,通過在研發投入、應用場景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技術突破,推動未來產業的形成及其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化。(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曉華)
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